深圳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高地,落地效率高为产业创新提供原动力
作为改革开放特区经济的先行者,过去40年里,深圳走过了一条“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的科技创新之路,成为全球创新重要的节点城市。而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呼之欲出的今天,有紧邻香港这一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深圳,在发展AI产业方面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大疆创新董事长李泽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深港合作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正在为本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源源不断地培养高层次人才,产学研各界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化,这些都是深圳打造AI“硅谷”的优良条件。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将如何重塑商业新格局?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将如何重塑商业新格局?昨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众创平台主办的AIx区块链:重新定义世界沙龙在中欧上海校区举行。正在人工智能领域和区块链领域进行探索的学者、创业者和投资人,与现场三百多位观众共话新技术、新商机、新机遇。此次活动是中欧今年创未来区块链系列论坛之一。中欧创
目前,从AI翻译、AI疾病筛查到迎宾机器人,不少深圳企业正在将AI技术转化为人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覆盖机器人、手机、疾病筛查、金融等多个领域,深圳众多行业正在与AI技术深度融合。《2017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报告》显示,全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中,有15.5%位于深圳。数字中国联合会常务理事王维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工智能将给深圳提供几十年一遇的产业机会,未来5-10年,深圳极有可能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成为比肩硅谷的国际一流创新产业和科技研发基地。
而在去年高交会期间举办的“中国国际人工智能高端领袖峰会”上,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优在致辞中表示,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企业、专家、团队和技术会聚深圳,共同把深圳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高地。
落地效率高为产业创新提供原动力
“深圳的技术创新从来不是关起门‘闷’在实验室做的,而是面向市场、面向广大消费者。”李泽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深圳创新根基是有产业技术核心,而完整的产业链可以让AI产品的落地速度非常快,同时消费者不断提升或者变化的需求也给了深圳AI产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升级的动力。
近年来,深圳着力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研发、制造、服务和国际合作基地。王维嘉认为,行业应用领域广泛是深圳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深圳人工智能发展在医疗、教育、安保、金融、生物医学、能源、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于今年5月获得1.28亿美元的A轮融资的无人驾驶初创企业Roadstar的CEO佟显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解释了公司在硅谷和深圳设双技术研发中心的原因,对深圳为AI企业在此发展提供的外部环境给予了肯定:“深圳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完备的硬件产业链,做无人驾驶不光是做算法,从硬件到软件到集中,都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深圳在成本和产业链上有优势。”佟显乔还介绍说,“国内复杂的城市道路状况能为无人驾驶提供最好的试验样本。征服中国道路,就能征服全世界。”
而深圳在相关政策的配套上也为这些AI创新企业开足了“绿灯”,让相关产品可以尽快落地。以无人驾驶领域为例,2017年12月,深圳的智能驾驶巴士在市区内开放道路上测试,在全国范围内,这被视作开先河之举。今年3月,深圳出台《关于规范智能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不久后的5月14日,腾讯获颁深圳首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
得益于政策上的支持和产业链的完备,Roadstar.ai将自身产品的试验田设在深圳,计划2018 年内在深圳部署50台无人车,夯实算法;2019年,Roadstar.ai将与OEM合作定制 200台配备车顶盒的无人车,开发出行APP,提供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当然车上还会配备安全员确保用户体验;2020年将在深圳部署1500辆定制无人车,真正做到无人运营。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张晓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年来,深圳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相继出台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产业的规划及政策,把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加以培育和支持,同时成立智能机器人的研究院和产学研联盟,促进技术、产业、金融、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协同创新,目的是为了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研发、制造、服务和国际合作基地。目前,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密切相关的智能智造、智能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深圳在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名榜位居第八。
加强与香港合作提高竞争力
今年6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京东集团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该实验室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崔曙光担任主任,京东集团AI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晓冬博士担任联合主任。联合实验室将发挥双方优势,通过联合培养博士生、联合研究等多种形式,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构建国际一流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和完备的生态系统。
实验室的成立正是在大湾区框架下深港创新合作模式的一个缩影:此前,香港研发-内地转化的模式,催生了大疆创新、商汤科技等一大批独角兽企业。这一次,联合实验室的设立,同时利用香港与内地的科研资源,科研成果由双方共享、共同推进产业化,预示着香港与内地的科技合作进入“共建共享”时代。2014年,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实验室发表的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98.52%,让机器的“智能眼”首次突破人眼的人脸识别能力。
而与内地巨头合作并走向工业界,也正是汤晓鸥的商汤科技进行技术产业化落地的“法宝”。其团队选择与华为、科大讯飞、中国移动等企业合作,由此得到大量数据,从而搭建操作和生产标准。汤晓鸥在7月5日召开的前海深港合作论坛的发言中表示,AI产业不能闭门造车,纯粹只考虑实验室的需求行不通。“以往科研与商业的合作都由实验室自主决定,如今深度学习方面则要直接根据需求、数据以及运算,来形成研发闭环。未来香港与深圳乃至内地的科技合作不断紧密,模式不断创新,将为大湾区整体的AI产业带来全新的腾飞机会。”
李泽湘也在上述论坛的发言中表示,过去几年香港发展高等教育产生了非常不错的成果,培育的人才在大湾区、新兴产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微电子、生物科技、医疗、金融科技,创办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而未来深圳应该与香港以及大湾区其它城市一起更加紧密合作,把创新人才培养不仅仅局限在大学里,而是探索把人才的培养、新型机器人学院教育和创业、孵化融合起来,将产学研真正融为一体。
“目前我们也在考虑在深圳成立分公司和研发中心,智能驾驶产品现在是我们公司现金研发的重点,在大湾区框架下,深圳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条件。”总部位于上海的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除了资金充足、基础设施完善、硬件制造上乘这些优点外,沈晖认为深圳与香港能共同提供的多元化、高水平人才也是一大优势。“科技企业可以在深圳招到符合需求的相对成本较低的工程师、程序员等,又可以充分利用到香港在科技、金融、法律、管理方面相对高端的人才。”他表示。
AI智能锁:中国首款AI智能锁亮相2018广州建博会
AI智能锁:中国首款AI智能锁亮相2018广州建博会7月8日~7月11日,为期4天的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下文简称:广州建博会)盛大开幕,作为全球展出面积最大、素有中国第一展美誉的展会,本届汇聚了超过2200家海内外参展企业,本次展会的智能家居展区依旧表现抢眼,稳居吸睛展区No.1宝座
企链宝-全国深度供应链商企平台
企链宝(https://www.lm82.com/)是目前全国深度供应链商企平台,撮合企业产品供需的基础上,提供供应链金融、商会入驻、对外出口贸易服务,提供国际追溯领域内最具公信力的追溯云服务。是谷融集团在产业联盟管理、国家追溯体系认证、深度供应链管理版块的真实落地。
深圳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高地,落地效率高为产业创新提供原动力
2018-07-10 浏览:32